广德百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转折年份的“国家账本” 增减之间呈现哪些特点?

2021-03-05| 发布者: 广德百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2021年财政收支安排。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国内经济尚在疫后复苏“撞上”十四...

  2021年财政收支安排。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国内经济尚在疫后复苏“撞上”十四五开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关键转折年份,财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收支如何统筹,财力如何分配,哪些领域将获财力重点支持受到关注。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这份转折年份的“国家账本”如实反映了上述情况,数字增减间的变化也体现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政策取向——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实际可用财力增幅较低,支出仍保持适度强度

  预算报告称,总体来看,2021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预算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财政收支总体呈现了收入少、支出多的格局,保持适度支出强度。

  国家财政有“四本账”,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记者统计,2021年“四本账”预计累计收入38.92万亿元(已剔除结转结余、财政补贴等),较2020年明显增加。

  收入虽有增长,但2021年财力可能呈现数字好看、日子难过的情况。预算报告称,2020年财政收入基数降低,预计2021年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价格指数反弹,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但由于新增财政赤字、动用历年结转结余资金等一次性措施增加的收入大幅减少,同时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实际可用的财力总量增幅较低。

  实际可用财力增幅较低的情况下,支出仍然保持了适度强度。记者统计,2021年“四本账”累计共支出47.04万亿元,支出总规模较2020年继续增加。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

  预算报告称,今年财力支出的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资金需求,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具体来看,实施“十四五”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教育科技、应急救灾、基层“三保”、国防武警、债务付息等都是重点和刚性支出领域。

  预算报告称,这样的安排保持了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政府一般性支出少,企业、民生获利多

  政府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常态,转折年份,政府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力度更大,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安排。

  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连续第二年安排负增长,安排35015亿元,下降0.2%。地方财政也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与之相对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预算报告提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民生支出标准,确保基层 “三保” 不出问题。预算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防止脱离实际、寅吃卯粮。

  根据预算安排,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1770亿元,增长4.3%。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9元。

  

  同时,今年还将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保持一定减负力度,继续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记者注意到,今年并未提及减税降费的具体规模。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规模为史上最高,其中减免社保费占1.7万亿元。

  虽未给出减负的具体规模,但减负措施仍有很多新亮点。除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今年还将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具体包括,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减少,对地方支持增多

  预算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增强保基本民生的能力。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连续第二年安排负增长,安排35015亿元,下降0.2%。主要是为增加对地方的财力支持,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本级支出。

  总体来看,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压减本级、调整结构,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83370亿元,比2020年略有增加,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

  此外,去年对应对疫情,帮助市县基层渡过难关,国家安排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1万亿元财政赤字,并对这2万亿元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基层。今年,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不再“特殊”,资金直达地方市县基层将成常态化机制。

  在制度安排上,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对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范围,涉及中央财政资金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同时,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优化分配流程,完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增强预警和分析功能,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促进资金快速落实到位、规范安全使用。

  赤字、专项债规模减少,风险应对空间大

  积极财政政策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强调“更可持续”。预算报告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同时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债务、支出规模,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

  记者注意到,今年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比2020年减少1900亿元。

  预算报告称,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赤字规模有所减少。这样安排既体现了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又释放出我国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并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基于同样考虑,今年适度减少新增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预算报告称,主要是已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在今年仍会持续释放,适当减少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也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

  2020年,我国发行3.75万亿元专项债,作为对抗疫情冲击的财政“三板斧”之一。从发行使用情况看,专项债规模大幅增加,出现部分资金闲置,难以快速匹配到符合要求的项目等情况。

  预算报告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记者注意到,此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财政部可以在全国两会提前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2019年和2020年均提前下达部分额度,但2021年并未提前下达。

(文章来源:新京报)


防爆手机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德百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广德百科网 X1.0

© 2015-2020 广德百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