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贷经纪人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前几天, 发生了一件网友认为的“丑事”, 农业专家脚不沾地踩着“地毯”, 到田间地头观摩玉米。 后来主办方解释说, 这是无纺布, 是下雨天之后防滑用的。 但这并不能阻挡网友的议论汹汹, 农业专家本来就是最接地气的, 不管铺了什么,无法脚踏实地, 自然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砖家作秀”,巨星做事, 与这等“丑事”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今天要讲的这位大国脊梁, 他是顶尖的家族出身, 也是顶尖的专家教授, 可他却和工人一样, 匍匐于地下阴暗的矿井, 只为给中国捧出更多黑色“黄金”, 而就在刚刚,噩耗传来....... 他叫,钱鸣高。 若说中国最牛的家族, 无锡钱氏说第二, 只怕没人敢说第一。 尤其是近代, 钱家人才匪夷所思的汹涌出世: “一位诺奖获得者、二位外交家、 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 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 十八位两院院士”。 钱鸣高,就出生于这个, 庞大而辉煌的顶尖门庭。 幼年丧父,勤学苦读, 不负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以优异成绩, 敲开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 正逢年少,意气风发,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代, 凡人之理想, 或崇高之志或远大抱负, 可他的人生梦, 却是“低到了尘埃”。 采矿工程专业,一听名字就知道, 潜藏了无数的危险, 塌陷、爆炸、水淹、粉尘...... 选择了这样的路途, 注定一生都是匍匐前行。 而钱鸣高, 他可以让这黑暗的尘埃中, 开出绚烂的花来。 对年少气盛的大多数人来说, 采矿是个绝对不体面, 也是极为危险的工作, 但对于钱鸣高来说, 采矿, 是让中国人能直起腰杆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前,采矿业完全空白, 仅有的几个大煤矿被外国人把持, 就是教材也都是英文版采矿手册。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依然没有能力独自开采, 转向学习苏联, 教材又成了俄文。 可是我们是中国人啊! 属于中国人的采矿行业, 属于中国人的教材, 怎么能全都是外国人的文字? 家国天下的情怀一旦迸发, 将是无可阻挡的焚膏继晷。 钱鸣高进入了全国矿业界最高学府: 北京矿业学院。 他高大的身体弯下蜷曲, 在黑暗幽深的矿洞里记录测定, 在爆破过后的粉尘中, 冲向爆炸点采集数据。 采矿业,是一个很难积聚人才的行业, 不只是因为不安全, 更因为人们认为其不存在科学。 可事实上, 入地比上天更难。 当时,我国煤矿生产中事故频繁, 百万吨死亡率很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工作面长时期没有实现机械化, 大量采用单体支架, 因此冒顶事故不断, 一些人提出, 冒顶事故涉及到工作面矿山压力, 梁、拱假说,铰接岩块假说等等, 但光有这些理论, 不能圆满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钱鸣高开始研究, 如何将理论化为模型, 实际防治煤矿工作面冒顶。 他在阜新煤矿井下搞测定、观察, 积累的数据资料摞成小山, 身体却已不堪重负。 患严重腹泻, 1956年终于回到北京检查, 确诊患上了空洞型肺结核, 这种病当时极难治愈, 医生束手无策, 年仅24岁的他已经处在死亡边缘...... 幸好学校马上将他送去了, 亚洲学生疗养院, 用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 总算保住了他的生命。 “活着回来”, 却错过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十年,科研 哀叹时光和命运已然无用, 钱鸣高迫使自己在任何艰难的环境中, 都绝对不能停顿思维。 于是生命的尘埃里, 一束耀眼的科研之光破茧而出: 他提出了, 采场上覆岩层的“砌体梁平衡假说”, 并创造了解决顶板事故安全问题的, “砌体梁”力学模型。 1978年, 孔庄煤矿采用先采下层煤, 而后再采上层煤, (煤层间距20m左右)的开采方案, 但面对上层煤, 是否会被下煤层开采所破坏的问题, 大家面面相觑无法保证。 钱鸣高运用自己的研究模型, 大胆主持进行了上行开采试验, 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取得圆满成功! 而他提出的这一模型, 此后经过多次验证, 解决了中国许多矿区工作面低产, 和安全(防止冒顶)的关键采矿难题, 可以说这背后, 让无数个家庭得以拯救。 该模型还被记录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 国际著名采矿学者, 称之为“鸣高模型”, 同时获得了, 煤炭系统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鸣高模型, 让中国人在煤炭行业, 从此扬眉吐气! 但中国矿业工程, 仅有一个“钱鸣高”远远不够。 于是他执着科学路,躬耕育桃李, 编写了,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著作10本, 为后世留下科研星星火种。 他培养出中国煤炭系统, 第一位采矿工程研究生, 第一位采矿工程博士, 几十年来, 共培养了22名博士和22名硕士, 为后世留下人才一脉相承。 1995年, 钱鸣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进入21世纪, 他创立了新的工程理论体系, 建立了“矿山压力预测控制和监测”的, 实用工程技术, 还提出了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 多年艰辛耕耘,巨大贡献, 他将中国的矿压研究, 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确立了在我国矿山压力, 与岩层控制学科中奠基人的地位。 而在我国煤炭开采越来越大,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 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时, 钱鸣高已经以他的敏锐,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绿色开采”, 推进我国从煤炭大国, 到煤炭强国的建设。 国际采矿专家A.K.Ghose, 评价这一技术成果时说: "这些技术为减少采矿, 对环境的破坏提供了方向, 有望改变煤矿开采是环境掠夺者的形象。" 声望有之,地位有之, 能力有之,荣光有之, 作为一位知名的大专家, 钱鸣高可以高坐庙堂, 可以安享晚年, 可偏偏,他依然是从前那个, 屈身于煤海的井下教授。 花甲之年, 他依然坚持长期到现场调查研究, 有一次,他在阳泉下井调研, 由于过度劳累, 在爬完两个上山后昏倒在铁轨上, 磕的满脸是血, 他醒来只是说,不要紧。 人人都说煤矿苦, 但他却以苦为荣; 人人都说煤矿险, 但他哪怕耄耋之年, 仍会下井在第一线。 钱鸣高, 这就是那个火红年代的, 中国第一代“井下教授”, 下矿井、钻巷道、爬山顶、 打钻孔,直面灾难场, 煤灰沾满了他们全身, 他们却捧出了惊艳世界的奇迹: 世界上第一个,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 工业性试验系统, 中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 中国第一个工业性煤炭地下气化基地…… 第一代井下教授们, 他们的耿耿热血和忠诚, 开启了我们今天, 中国煤炭事业的新征程! 新时代在迸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旧人却已经老去,失去...... 就在刚刚,2022年9月23日, 中国痛失大国巨星: 煤矿界的脊梁钱鸣高院士, 永远离开了他爱的这方热土, 享年90岁。 为国为民天下事, 厥功至伟几人知? 中国有很多巨星被人仰望, 而背负采矿行业匍匐的钱鸣高, 并不为人所认识, 他躬耕于阴暗的世界, 低调如一块沉默煤炭, 可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汪洋里, 他的成就和贡献, 足以永远彪炳史册流芳百世! 网络铺天盖地的娱乐消息, 掩盖了他去世的讯息, 但今天, 我们所有人应该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故事。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钱鸣高, 一位为中国采矿行业, 一位为民族伟大复兴, 匍匐背负一生的大国脊梁, 沉痛,送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