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护理 文|那年美美 本文纯属原创,感谢评论与转发! 『【美美谈情感】,每天趣谈人物,社会,热点等情感新鲜事。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 人这一生,会有很多告别。 这些告别,是欣喜的,充满希望的。 然而,有一种告别,它让人害怕,却无可阻挡。 那就是和生命的告别。 在上海静安区,有一家特殊医院,里面收治的,全是癌症晚期病人。 与其说这是医院,还不如说,是临终关怀站。 因为来到这里的病人,他们不是接受治疗,延续生命, 而是在科学技术无法到达的前提下,将他们已经不可逆转的生命,安放在这张安宁疗护的病床上,在倒计时的日子里,与这个世界,做彻底的告别。 50名医生,58名护士,以及99张床位,陪伴他们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而躺在床位上的这些癌症患者,最大的103岁,最小的,才3岁。 他们在这里,享受着“临终关怀、安宁护理和舒缓疗护”。 这些听起来充满了接纳与平和的专业名词背后,藏着的,却是从生到死的一世轮回。 没有出院,没有急救,只有等待入殓的木棺,和把遗体付之一炬的火化室。 说白了,他们就是在这里“等死”,等着咽下最后一口气。 而这一口气吊着的时间,前后不会超过三个月。 在被医生盖上白布之前,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这些病人,会跟亲人、跟世界、跟生命,做着各种仪式的告别。 一个穿着病号服、头发花白的老人,委屈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话还没说完,老人就开始哽咽,两行清泪不停地往下掉。 他用手抹了抹眼泪,无语凝咽,呆滞地望着前方。 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眷顾,也是一种遍尝艰辛与绝望后的生无可恋。 还有一位老人,无奈地说: 言语之中,尽是感伤。 这样的告别,孤独而又凄凉。 而告别的方式,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人坦然面对,也有人无法释怀。 在这家特殊医院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悲惨而又真实的人间世。 “10床非常不好了,能不能转到关怀室去。” 在舒缓疗护病区,一位医生焦急地对同事说。 在这里,他们每天都会送走很多病人。 死亡的味道,始终弥漫着整个医院的走廊。 医生预感到病人快不行了,会通知他们的家属。 40多岁的陶女士,就被叫到了医院。 等她到达时,她的母亲梁某,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了6个多小时。 医生告诉她,如果她母亲今天还没有尿液,就要做好今天走的准备。 此时,她枯瘦如柴的母亲,正蜷成一团躺着,嘴角微微张开,全身插满了管子。 “事情来了,又能怎么办呢,逃也逃不过的。” 陶女士倚在门口,叹息着说。 而这一天,是她母亲进入这家医院的第19天,也是父亲被安顿进去养老院的第3天。 被送进关怀室之前,母亲最大的牵绊,就是自己的丈夫。 得知妻子被推进关怀室,陶女士的父亲坐在来医院的出租车上,不断地用手帕擦着眼泪。 这位伤心欲绝的老人,来不及跟妻子做最后的告别,只能任凭眼泪肆虐,一声长叹。 医生和护士好心劝慰他: 而女儿陶女士也告诉他: “爸爸,不要哭,妈妈是去了好的地方。” 尽管知道妻子已经离世了,陶女士的父亲还是像个听话的孩子,压抑住悲伤,没敢哭出声。 也许,在陶女士看来,母亲不过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可对她父亲来说,这意味着,余生只能与孤独相伴了。 人老了,老伴侣就是全部的精神寄托,还有什么比精神支柱塌了更让人心如死灰的呢? 在临终前一周,陶女士的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了一封信给家人和朋友。 离世前,老人心态是平和的。 唯一的女儿陶女士已经成家立业,婚姻幸福。 而她最放不下的老伴,也有了安顿。 陶女士的母亲,带着满足离去了。 也许,这是病痛解脱最好的方式。 可活着的人,特别是她的老伴,又将如何度过接下来的日子呢?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艰难。 来人间一回,每个人最终都会去天堂,只是所走的路不一样。 如果说,陶女士的母亲是轻松地与这个世界告别,那王先生的父亲,他的离去,有太多不舍与牵挂。 王先生今年才28岁,尚未结婚。 他的父亲患直肠癌18年,也住进了这家特殊医院。 祸不单行的是,王先生的母亲在来看望丈夫的路上出了车祸,左腿骨折,右脚跟腱断裂。 王先生为了方便照顾两老,只好把母亲安排在附近两三公里外最近的医院。 连受打击的他,这一刻就在想: 想想父亲时日不多,而母亲又落下了伤残,他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父母双全,对他这样一个尚未成家的独子来说,是多么珍贵。 王先生大学毕业后就去当了兵,很少回家,也很少跟父亲见面。 前段时间,一向寡言少语的父亲,突然像个无助的孩子,用非常慢的语速,跟他说了一句话: 说这句话的时候,父亲的眼里黯然无光。 王先生知道,自己再也喝不到父亲烧的骨头汤了。 在父亲生命尽头的日子里,王先生每天下班后都来到医院看望父亲。 眼前这个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的骨瘦如柴的男人,竟然是小时候常把自己立在肩头的父亲。 他才50多岁,却背影佝偻,满头白发。 王先生鼻子酸了,他觉得自己很不孝,但更多的是愧疚,他后悔自己没有多陪伴父亲。 而现在,父亲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只是没想到,在被送来这间医院还不到10天,父亲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同样50多岁却白发苍苍的母亲,跪在父亲的灵柩前,哭得死去活来。 王先生觉得一阵眩晕,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 当父亲的遗体被推往火化室,亲朋好友们都红着眼圈在对着遗体说“走好”, 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儿,再也忍不住崩溃的情绪,他跪倒在门口,失声痛哭。 直肠癌痛的时候要人命,父亲在生前饱受了生活的辛苦,还要承受病痛的摧残,王先生一想起来就心如刀割。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代替父亲去承受这一切。 还有什么,比眼看着自己的至亲被病痛活活折磨致死更难受的呢。 老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面对生,我们不能说了算。 就是死,也一样做不了主。 躺在医院里,孤独地等待咽气,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这样这让人心酸的一幕幕,看哭了很多网友,大家纷纷表达共情。 “想起了我爸肺癌晚期在医院的日子。” “婆婆半个月前去世,也是很难受,只想饿死自己,日夜不能安睡。” “流泪了,我妈也是癌症走了,还差三个月满60岁。” 是的,在你不尽人意的时候,去医院看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多么幸福。 当我们还沉浸在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里,埋怨没有更好的消遣方式; 当我们衣着光鲜、健康快乐地行走于世间,吐槽日子过得太平淡; 殊不知,在很多看不到的角落,还有多少人,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和死神抗争。 作家李碧华曾说: 的确,疫情下的就业困难,生活上的入不敷出,房贷车贷的压力山大,让我们举步维艰。 可这些苦,又怎比得上躺在医院等死? 突然觉得,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失意与贫穷,此时是多么渺小。 真的,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什么都是擦伤。 从呱呱坠地到与世长辞,从出生到离去,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 看着很长,却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在呼吸一张一合之间,就结束了。 仔细想来,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原来,人的生命,可以如此之短。 你永远都想不到,昨天还在贴耳说着话的人,今天就再也见不到了。 也许,就是某一瞬间的事,连最后告白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那句话说的: 如此,那些平日里和亲人犟过的嘴,发过的脾气,积过的怨恨,比起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像这家医院里一个护士所感叹的: 看到这些,也就什么都通透了。 我们终于彻悟: 是啊,人生,就是一场无常的醒来。 生命,在生与死之间,往复轮回。 而我们,也在得与失之间,慢慢醒悟。 但愿,这种醒悟,能早一点,更早一点。 因为,没有来日方长,不能空余遗憾! ![]() |